《夫人难宠之芳菲不承情》13 出府 免费试读
这主仆二人,在西大街街头下了马车,董芳菲又吩咐了车夫一句:“你在这里等着,我们先去逛逛,大概需要一两个时辰再回来。”
“是,芳夫人。”
二人随即涌进了大街上的人潮之中,转瞬之间,便消失在车夫的视线里。
等走了一截路,董芳菲回头看了看,见那车夫的身影,已经遥遥不可见,她便停下脚步,从怀里掏出一个信封,又摸出一个银锭:“小春,你从这里往回走,从旁边的岔道,绕过那车夫,将这信,送到我方才指给你看的那个信馆。”
“记着,那信馆里的伙计要是问起,你就说,这是你寄给家人的信,还有,千*不能泄露你的真实身份,记住了吗?”
“记住了,小姐。”
董芳菲点点头,指了指手边,名为“一品茶馆”的一家店铺:“好,你去吧,等你送了信回来,就在这家茶馆等我。”
原来,这是一封董芳菲写给于修之的信,她自从进了侯府,身边便常有侯府的下人,再者,小春和府里看门的不熟,也根本无法独自出门送信。
所以,董芳菲只能在自己出府的时候,带上小春,而后二人分头行动,一个送信,一个相看商铺。
董芳菲原本还担心,要想找到此地的信馆,还要费一番功夫打探,没想到,在他们沿路过来的路上,一家信馆的匾额,赫然在目,真是幸运至极。
所以,董芳菲一个人走在繁华的西大街上,心情颇佳,她边走边看,走走停停,只见沿街的铺子,又卖胭脂水粉的,有卖绫罗绸缎的,还有饭馆酒肆,秦楼楚馆,各种买卖和生意,数不胜数,不由得看花了眼。
她一个人从西大街的街头走到街尾,又从街尾返回,除了看热闹,也在观察街上的茶叶铺子,以及铺子里的生意情况,遇到生意好的茶叶铺子,还会走进去,四处看看,并且按照店家的推荐买上一两罐。
如此一来,当她回到和小春约定好的“一品茶馆”时,已经走的双腿酸软,脚掌发疼,又兼口干舌燥、浑身发热了。
董芳菲进了茶馆大堂,四处环顾,茶馆内空空荡荡,只有靠窗的一桌上坐着三个壮汉,没见到小春的身影,想必是还**来,便自己先叫了一壶茶水,一盘京果儿,一边消磨时间,一边等小春回来。
女子坐在宽大的椅子上,连倒了两杯茶喝了,才挑起一个炸得金黄的京果儿,送入了口中,“咯嘣咯嘣”的嚼着。
忽的,女子的咀嚼声停了下来,她听到了桌边传来的声音。
“三位爷,听曲儿吗?”
“去去去!滚一边儿去!”
“没长眼啊,看到我们在谈事情?”
“不好意思,三位爷,小人给您赔不是。”
董芳菲回头一看,见是个一身蓝布衣衫的白发老人,肩上斜背着一把胡琴,领着个十来岁的女孩,站在那里,向着桌上那三个壮汉作揖不迭。
原来,是个卖唱的在招揽生意,没想到,惹到了脾气不好的茶客。
董芳菲想也没想,就向那个小姑娘,招了招手,那小姑娘见状,摇了摇老人的衣角,向着董芳菲的方向指了指,祖孙二人从便从那边走了过来。
“这位姑娘,想听什么?”那老者朝着董芳菲作揖行李,他声音有些苍老,却温和慈祥,听的人心里很舒服。
董芳菲对于听曲,本没什么大兴趣,方才叫了他们两个过来,也是见这老者衣衫破旧,女孩也穿的朴素,一老一小,如此低声下气的讨生活,可见日子艰辛,便存了一份照顾他们生意的心思。
所以,她并**点什么曲子,只随和道:“就捡你们平日里擅长的来唱吧。”
“那,我们就为姑娘献上一首《陌上桑》吧。”老者说着,就从肩上取下了胡琴。
“你们别站着啊,坐着弹唱,来,小妹妹,坐着唱!”董芳菲说着,就去拉那个小女孩的袖子,那女孩五官周正,圆圆的脸蛋儿带着稚嫩,只是肤色略黑,神态也有些拘谨,她抬起眼睛望了那老者一眼,见那老者微微点头,才由着芳菲拉到了椅子上,低低道:“多谢姑娘。”
老者也坐下了,他怀抱胡琴,先是挑弄琴弦,试了试琴音,觉得合适了,便清了清嗓子,开始缓缓拉起胡琴来,一阵前奏过后,女孩开口唱了起来:
“日出东南隅,照我秦氏楼。
秦氏有好女,自名为罗敷......”
女孩子的声音,清澈婉转,还带着一丝少女的稚嫩,再加上着胡琴伴奏的起承转合,董芳菲听着,又联想起这《陌上桑》中的典故,便逐渐听得入迷,陶醉在了这首曲子的曼妙之中。
茶馆门口传来一阵马的嘶鸣,扰乱了妙曼的乐曲,随后,四五个精壮的黑衣男子从马上跳下,进了茶馆。
那几个人一进来,便被董芳菲这边的曲声吸引了,不由得朝这边多看了几眼,见其中还有个美貌娇俏的姑娘,几双眼睛,便滴溜溜的往这边瞧。
董芳菲觉察到这眼神的毫不掩饰,心中反感,便偏过头去,只瞧着窗外,不理会这些人,其中一个黑衣男人,便扬声朝这边喊道:“喂,唱曲儿的,过来给爷们唱一首!”
那老者停了胡琴,缓步走到那桌,拱了拱手道:“烦请几位爷稍等片刻,那位姑娘点的曲儿,还未唱完,等唱完了,我们就过来侍候几位爷。”
“老头子,爷们现在就想听,难道还要等你不成?”那黑衣人的嗓音,格外的大。
“还请几位爷原谅则个。”老者继续说软话。
其中一个黑衣人将手中的刀,咣当一声按在了桌子上,怒道:“原谅个球,你就说,你到底是唱,还是不唱吧?”
这些话,董芳菲这边,也听得一清二楚。
她听那几个黑衣人说话时中气十足,语气凶狠,又见他都随身佩刀,有的人脸上还有疤痕,知道他们不是善类。